描写人到中年的古诗(人到中年无奈迷茫的古诗)
随着年岁增长,思想成熟,人到中年,越来越喜欢宋诗。宋诗就像一杯陈酒,气韵醇厚,回味悠长。
《别子才司令》
方岳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自识荆门子才甫,梦驰铁马战城南。
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一些利害相关又相矛盾的纠葛,因而形成许多秘密,“可与语人无二三”表现出一种人情隔膜,知音难觅的感慨。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寄张山人》
孟贯
草堂南涧边,有客啸云烟。
扫叶林风后,拾薪山雨前。
野桥通竹径,流水入芝田。
琴月相亲夜,更深恋不眠。
树林风过之后,山林雨来之前,枝叶都被刮在地上,是拾柴的好时机。做事一定要根据矛盾发展的实际情况,要抓住有利时机,才能事半功倍。
《寄黄几复》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往日的交情与当前的思念,都从时、地、景、事、情的强烈对照中表现出来,令人寻味无穷。
《谢进士张翼投诗两轴》
王溥
清河诗客本贤良,惠我新吟六十章。
格调宛同罗给事,功夫深似贾司仓。
登山始觉天高广,到海方知浪渺茫。
好去蟾宫是归路,明年应折桂枝香。
人的认识往往受着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也就必然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如果能冲破限制,站在更高、更开阔的地方来观察事物,其认识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就会大大提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人们在探讨学问、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契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
《水口行舟二首·其一》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风雨总是暂时的,风浪终归会平息,青山绿树是永恒的,一切美好事物的生命力终究不可遏止。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只要锐意攀登,登高一定会望远;只要个人埋头苦干,进取追求,那么任何挫折和困难都是不必畏惧的。
每一首词都是一个哲理,人到中年,再读这些诗词,定是别有一番滋味与体验!
(月夜星空文库: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