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台览古的诗句
西江月,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其调名有可能取自李白《苏台览古》的诗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西江月”调大致形成于唐五代时期,最初为民间流行歌曲,后来因为清越哀伤,转入唐代教坊的法部道曲。
及至两宋,《西江月》词调的格律、音韵、句式等得以高度发展与创新,依调填制的词作蜂拥而出。
苏轼、辛弃疾等诸多宋词大家都有不少《西江月》词流传于世,其中不乏流传千古之佳作。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提起苏轼的中秋词,大家都会想起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但同是写于中秋的这首《西江月》,情绪却显得非常落寞。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词一开端,便慨叹世事如梦,虽然苏轼诗词中常常流露出人生如梦的思想,但或是自我排遣之语,或为往古来今之思,读来往往觉其放达,而不觉其悲切。
此处却不然,以一种历尽沧桑的语气写出,加上几度秋凉之问,风叶鸣廊,忽觉人生短暂,已惊繁霜侵鬓,益觉开头浮生若梦的感叹,并非看破红尘的彻悟,而是对自身遭际有不平之意,从而深感人生如梦境般荒谬与无奈。
《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宋】朱敦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
幸遇三杯酒好,况逢一朵花新。
片时欢笑且相亲,明日阴晴未定。
朱敦儒是两宋之交的诗人,少有“词俊”之名,与“诗俊”陈与义等并称为“洛中八俊”。
年少时由于家庭富裕,所以早年居洛时,经常狎妓冶游,寻访洛阳一带的山川名胜。
后遭遇宋室南渡;待得晚年被罢以后,他在嘉禾城南放鹤洲筑别墅,词中多写隐居生活情趣,却又充满了浮生若梦的消极思想与诗酒自放的颓废情调。
回首平生,少年的欢情,壮年的襟抱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飞逝的岁月在这位年迈的词人心中留下的只有世态炎凉命途多舛的凄黯记忆。
所以词的起首二句“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是饱含辛酸的笔触。
“不须计较苦劳心,万事原来有命。”万事本来已命中注定。一种无可如何的神情,又隐含几分激愤,更含有对自己早年追求的悔意和自嘲。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辛弃疾因受奸臣排挤,被免罢官,回到上饶带湖家居,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在此期间,他虽也有过短暂的出仕经历,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在此留下了不少词作。这首词即是其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词。
同样是被贬谪闲居,但甚为难得的是辛弃疾这首词作中,不见半分抑郁之情,倒是田园情趣、悠然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
夏日夜晚,漫步行于山路上,不紧不慢,嗅着稻花的香味,听着蝉鸣蛙叫悠闲自得。
完全沉浸于清风明月之中,融于天地。
半卷诗词
一首诗、一阕词、一幅画
(月夜星空文库: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