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黄鹤楼的诗句(关于黄鹤楼的诗句古诗)
崔颢的黄鹤楼写登楼远眺的美景的诗句是什么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写黄鹤楼的诗句,急!!!!!!!
唐代文学家阎伯理在其《黄鹤楼记》中描述“耸构巍峨,上依河汉,下临江流。。。。。。”可谓:“ 危乎,高哉!”无怪李白以“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春风三十度,空忆武昌城。
关于黄鹤楼的诗句有什么?
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3626537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登黄鹤楼》
3.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4.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
5.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6.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李白《望黄鹤楼》
7.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刘禹锡《武昌老人说笛歌》
8.泛泛青翰舟,亭亭黄鹤楼。——贺铸《送左禹赴江夏尉》
9.黄鹤楼前鹦鹉洲,夕阳西去水东流。——释梵思《颂古九首·黄鹤楼前鹦鹉洲》
10.黄鹤楼前秋水长,江天北望远苍苍。——罗洪先《旅怀·其三·望黄鹤楼》
11.遥想黄鹤楼高,兰阶丝管沸,传觞如织。——李弥逊《念奴娇·楚天木落》
12.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王维《送康太守》
13.君行黄鹤楼,我乃桃花源。——赵蕃《代书寄吴仲权》
14.会得此去汉阳不远,不然黄鹤楼前鹦鹉洲。——释智愚《偈颂二十一首·四达皇皇》
15.黄鹤楼中玉笛,看花吹彻春声。——管讷《题墨梅送友人》
16.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李白《送储邕之武昌》
17.黄鹤楼空馀铁笛,青牛人远剩瑶编。——钟仕杰《超真观·其二》
18.黄鹤楼前木叶黄,白云飞尽雁茫茫。——陈孚《鄂渚晚眺》
19.黄鹤楼前日欲低,汉阳城树乱乌啼。——李梦阳《夏口夜泊别友人》
20.落日青山亭,浮云黄鹤楼。——田锡《读翰林集》
21.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22.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刘禹锡《出鄂州界怀表臣二首》
23.千峰笑指来时路,黄鹤楼前月是君。——陈录《偕一之世卿诣楚云台偶作呈世卿》
24.送君远作羊荆州,送君西上黄鹤楼。——戴雨耕《送赵侯之任》
25.有客欲登黄鹤楼,挂帆十月辞杨州。——文彭《楚江秋泛为吴子赋》
26.张子别我黄鹤楼,飘然骑鹤归扬州。——皇甫汸《送张子还广陵》
27.期君异时明月夜,把酒岳阳黄鹤楼。——黄庭坚《和世弼中秋月咏怀》
28.黄鹤不复来,云深离别处。——陈陶《怀仙吟二首》
29.黄鹤楼高倚半天,楼中黄鹤去千年。——江万里《题黄鹤楼》
30.百千诸佛在何居,黄鹤楼诗锦不如。——释法薰《颂古十首·百千诸佛在何居》
31.黄鹤楼头玉笛吹,无缘得见蓝桥妪。——张凤翔《红梅》
32.扶醉曾登黄鹤楼,汉阳城对鹦鹉洲。——方孝孺《江山万里图》
33.黄鹤楼东卖酒家,王孙清晓驻游车。——乃贤《京城春日二首·其二》
34.要知觌体难藏处,黄鹤楼前鹦鹉洲。——释慧方《诸佛居何国土》
35.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姜夔《翠楼吟·淳熙丙午冬》
36.一忝青云客,三登黄鹤楼。——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37.黄鹤楼中月白,鹦鹉洲前水流。——章甫《太湖秋晚·黄鹤楼中月白》
38.黄鹤楼头仙不回,青鸾镜里人难老。——徐庸《送徐以慱游武昌次陈孟英先生韵》
39.碧鸡关外先秋约,黄鹤楼前今雨情。——黄衷《送江侍御》
40.汉阳树远江烟起,黄鹤楼空燕子归。——曹勋《题俞{扌堇}画八景·上下天光一碧时》
41.青山黄鹤楼,白水黑龙潭,野猿啼碎胆。——乔吉《中吕·红绣鞋·竹衫儿并刀》
42.安得先生与之游?买酒共上黄鹤楼。——王冕《孙元实春游图》
43.仙人黄鹤楼,待子洗壶觞。——徐祯卿《江上逢许员外》
44.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李白《江夏送友人》
45.翠华昔驻鹦鹉洲,承恩召对黄鹤楼。——曾鲁《赠黄道士还九宫山》
46.黄鹤楼前秋月寒,楼前江阔烟漫漫。——饶廷直《夜游黄鹤楼遇道人》
47.黄鹤楼前帝子宫,古来形胜控江东。——周霆震《至正十二年壬辰正月武昌失守》
48.大悲阁前是鼎州,黄鹤楼前鹦鹉洲。——释慧晖《偈颂四十一首·金气黄枫半叶红》
49.黄鹤久不来,子安在苍茫。——李白《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
50.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51.大悲阁前是鼎州,黄鹤楼前鹦鹉洲。——释慧晖《偈颂四十一首·金气黄枫半叶红》
52.君至石头驿,寄书黄鹤楼。——李白《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
53.黄鹤久不来,子安在苍茫。——李白《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有此赠》
54.黄鹤楼前一首诗,把将扫箒画娥眉。——释崇岳《惠康伯宣教请{阩堂举张拙秀才问长沙百千诸》
55.三月莺花黄鹤楼,骚人无复旧风流。——老舍《贺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
56.黄鹤楼前鹦鹉洲,梦中浑似昔时游。——揭傒斯《梦武昌》
57.当年才气鹦鹉洲,抚掌笑杀黄鹤楼。——刘因《送徐生还鄂》
58.呼童沽酒下船去,明日再登黄鹤楼。——史谨《登岳阳楼》
59.汉阳树远江烟起,黄鹤楼空燕子归。——曹勋《题俞{扌堇}画八景·上下天光一碧时》
60.疑含白龙堆外怨,恨不黄鹤楼中听。——汪炎昶《闻笛》
61.平生落魄嬴得虚名留,也曾椎碎黄鹤楼,也曾踢翻鹦鹉洲。——解缙《采石吊李太白》
62.江夏黄鹤楼,青山汉阳县。 ——李白《江夏寄汉阳辅录事》
63.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孟浩然《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
64.黄鹤楼前春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杜牧《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
65.他日上云去,兹为黄鹤楼。——范仲淹《赠都下隐者》
66.如何万卷楼上人,却去黄鹤楼前作宾赞?——杨万里《寄题邵武张汉杰运干万卷楼》
67.王船未过鹦鹉洲,红旂已簇黄鹤楼。——郭钰《悲武昌》
68.黄鹤楼头秋日阴,客中扶病强登临。——吴炯《黄鹤楼》
69.桃花江上雪霏霏。黄鹤楼中风力微。——张咏《寄晁同年》
70.黄鹤楼人,赤乌年事,江汉亭前路。——葛长庚《念奴娇·汉江北泻》
71.和我君山莫邪笛,与尔同登黄鹤楼。——杨维桢《筚篥吟》
72.黄鹤楼前江水流,故人何处木兰舟。——宋登春《秋日登黄鹤楼怀刘四皋》
73.黄鹤楼前江水平,鹦鹉洲边春草青。——王炎《吊祢正平》
74.讲易白牛溪上,题诗黄鹤楼中。——刘克庄《村居即事六言十首·有时散发松风》
75.佛法一肩担荷却,黄鹤楼前第一尊。——贾似道《崇恩演福禅增偈》
76.瘿尊酒尽三百斛,大醉来题黄鹤楼。——沈周《题画·其一》
77.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孟浩然《江上别流人》
78.黄鹤楼前吹笛时,白苹红蓼满江湄。 ——吕洞宾《题黄鹤楼石照》
79.黄鹤楼前月,清辉千里寒。——张耒《赠杨念三道孚》
80.便风转头五百里,吟啸已在黄鹤楼。——詹慥《客谈荆渚武昌怪然有作》
81.崔颢曾题黄鹤楼,长沙拈起当风流。——释昙密《颂古·崔颢曾题黄鹤楼》
82.不如黄鹤楼前换酒听吹笛,与君醉杀湘江春。——王叔承《铁笛歌》
83.今夜素娥月,何年黄鹤楼。——刘淑柔《中秋夜泊武昌》
84.怅黄鹤楼前,鹦鹉翔烟屿。——马熙《摸鱼子·买陂塘旋栽杨柳》
85.横江醉骑白鹤下,爱尔黄鹤楼前歌。——刘崧《闻山西杨使君孟载作霁雪轩于公署之东慨想高致兼怀旧别因风叙情有作奉寄》
86.黄鹤楼头叶乱飞,金沙洲上秋将老。——孙蕡《武昌别鲁侍仪舍人文浚》
87.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李白《江夏行》
88.醉搥黄鹤楼,一掷财百万。——刘过《湖学别苏召叟》
89.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李白《赠王判官,时余归隐,居庐山屏风叠》
90.自从题入新诗后,黄鹤楼前忘却归。——释道昌《颂古五十七首·赤土才将画簸箕》
91.黄鹤楼头犹是梦,桃花溪上未全贫。——陈洪谟《初度发夏口》
92.江边黄鹤古时楼,劳置华筵待我游。——白居易《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
93.世人寐语不知意,黄鹤楼前一赏梅。——释印肃《遍虚空界》
94.暂泊汉阳岸,不登黄鹤楼。——曾巩《汉阳泊舟》
95.黄鹤楼空人不还,断肠声里招神女。——钱惟善《湘泪竹管》
96.百千诸佛居何士,崔颢曾题黄鹤楼。——释文礼《颂古五十三首·百千诸佛居何士》
97.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王维《送康太守》
98.仙子已骑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许月卿《次允杰五首·瓣香曾侍鹤山俦》
99.岂不怀故栖,烽暗黄鹤楼。——王逢《无家燕》
100.已蜕苍龙骨,时登黄鹤楼。——庞嵩《洞宾图》
101.白鹭洲前弄明月,黄鹤楼上迎清风。——蔡戡《筇竹杖歌》
102.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孟浩然《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
103.黄鹤楼前春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杜牧《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
104.有酒如川容拍浮,但愿早登黄鹤楼。——章甫《采石》
105.鹦鹉洲前处士,黄鹤楼中仙客,拍手试招呼。——岳甫《水调歌头·鲁口天下壮》
106.百千诸佛问来由,崔颢曾题黄鹤楼。——释道枢《颂古三十九首·百千诸佛问来由》
107.时取黄鹤楼中老铁笛,傍崖吹之,江神敛衽无人听。——陈献章《病中寄张廷实用杜子美韵》
108.紫薇省下迎周节,黄鹤楼前返汉槎。——邵宝《送钱太常使毕还朝次韵》
109.黄鹤楼高人不见,却随鹦鹉过汀洲。——游似《黄鹤楼》
110.譬如江夏黄鹤楼,既有崔颢无李白。——方回《题东平张智卿梅轩尝以墨梅一幅自随》
111.爱君诗有春草句,使我神游黄鹤楼。——张耒《和阳念三自武昌至京师》
112.黄鹤楼前江水春,春光淡荡堪娱人。——陈煇《舟次武陵书别龚章二友》
113.戏抛白凤下清冥,黄鹤楼头雨正晴。——王鸿儒《拟杨铁厓小游仙(五首)·戏抛白凤下清冥》
114.黄鹤楼前作重九,水精宫里过中秋。——杨万里《送周元吉显谟左司将漕湖北三首·君诗日日说归休》
115.严君高年重清逸,我曾黄鹤楼前识。——杨士奇《送中书徐舍人归省兼问讯乃父茂良》
116.有鱼有蟹美如玉,胡不醉呼黄鹤楼。——高似孙《句·有鱼有蟹美如玉》
117.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趯趯翻鹦鹉洲。——释法泰《颂古四十四首·一拳拳倒黄鹤楼》
118.一拳拳倒黄鹤楼,一踢踢翻鹦鹉洲。——释如珙《偈颂三十六首·般若如我大火聚》
119.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孟浩然《江上别流人》
120.汉江秋净石粼粼,黄鹤楼高不见尘。——袁宏道《罗隐南王章甫小集斋中说旧事偶成三首·汉江秋净石粼粼》
121.白鹭洲前烟草微,黄鹤楼外烟云外。——赵蕃《白鹭洲词寄曾裘甫》
122.楼船吹篴汉江流,乘月经过黄鹤楼。——顾璘《重别行送李川甫还沔南兼讯李献吉》
123.黄鹤楼中吹笛罢,洞庭湖畔醉吟馀。——孙子光《榴皮题壁·黄鹤楼中吹笛罢》
124.长天云扫碧龙鳞,黄鹤楼前白玉轮。——李新《龙笛》
125.渺渺洞庭野,萧萧黄鹤楼。——张俞《楚中作》
126.平生不面却相识,黄鹤楼前今一鸣。——危稹《上赵总领》
127.洞庭东下楚天浮,挂席西过黄鹤楼。——周光镐《过武昌阻雪仲和王孙邀登黄鹤楼》
128.去年下扬州,相送黄鹤楼。——李白《江夏行》
129.武昌城头黄鹤楼,飞檐远映鹦鹉洲。——孙蕡《次武昌》
130.黄鹤楼中可相引,石榴皮畔觅神仙。——徐渭《送余兴国》
131.黄鹤楼前鹦鹉洲,夕阳西去水东流。——释梵思《颂古九首·黄鹤楼前鹦鹉洲》
132.黄鹤楼前秋水长,江天北望远苍苍。——罗洪先《旅怀·其三·望黄鹤楼》
133.江边黄鹤古时楼,劳置华筵待我游。——白居易《卢侍御与崔评事为予于黄鹤楼置宴,宴罢同望》
134.泛泛青翰舟,亭亭黄鹤楼。——贺铸《送左禹赴江夏尉》
135.江汉至鄂始合流,黄鹤楼前鹦鹉洲。——楼钥《题董亨道八景图》
136.黄鹤楼中玉笛,看花吹彻春声。——管讷《题墨梅送友人》
137.君行黄鹤楼,我乃桃花源。——赵蕃《代书寄吴仲权》
138.会得此去汉阳不远,不然黄鹤楼前鹦鹉洲。——释智愚《偈颂二十一首·四达皇皇》
139.黄鹤楼前日欲低,汉阳城树乱乌啼。——李梦阳《夏口夜泊别友人》
140.落日青山亭,浮云黄鹤楼。——田锡《读翰林集》
141.黄鹤楼空馀铁笛,青牛人远剩瑶编。——钟仕杰《超真观·其二》
142.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刘禹锡《武昌老人说笛歌》
143.愿使君还赋谪仙诗,追黄鹤。——苏轼《满江红·寄鄂州朱使君寿昌》
144.黄鹤楼前大醉时,撑眼撮与钟离看。——白玉蟾《赠城西谢知堂》
145.送君远作羊荆州,送君西上黄鹤楼。——戴雨耕《送赵侯之任》
146.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王维《送康太守》
147.千峰笑指来时路,黄鹤楼前月是君。——陈录《偕一之世卿诣楚云台偶作呈世卿》
148.黄鹤楼前路,轻帆好问津。——方回《晚晴又赋》
149.黄鹤楼高倚半天,楼中黄鹤去千年。——江万里《题黄鹤楼》
150.百千诸佛在何居,黄鹤楼诗锦不如。——释法薰《颂古十首·百千诸佛在何居》
151.青原山下家虽远,黄鹤楼前笛未吹。——宋伯仁《送庐陵王月窗秀才之武昌谒秋壑贾侍郎》
152.青山黄鹤楼,白水黑龙潭,野猿啼碎胆。——乔吉《中吕·红绣鞋·竹衫儿并刀》
153.黄鹤楼前江水流,故人何处木兰舟。——宋登春《秋日登黄鹤楼怀刘四皋》
154.横江醉骑白鹤下,爱尔黄鹤楼前歌。——刘崧《闻山西杨使君孟载作霁雪轩于公署之东慨想高致兼怀旧别因风叙情有作奉寄》
155.黄鹤楼前江水平,鹦鹉洲边春草青。——王炎《吊祢正平》
156.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李白《送储邕之武昌》
157.佛法一肩担荷却,黄鹤楼前第一尊。——贾似道《崇恩演福禅增偈》
158.瘿尊酒尽三百斛,大醉来题黄鹤楼。——沈周《题画·其一》
159.鹦鹉洲前处士,黄鹤楼中仙客,拍手试招呼。——岳甫《水调歌头·鲁口天下壮》
160.黄鹤楼前吹笛时,白苹红蓼满江湄。 ——吕洞宾《题黄鹤楼石照》【诗】黄鹤楼小赞 雄睨荆楚第一楼, 黄鹤昔年在此留。 迎送古今多少客, 风流绝冠傲神州。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楼头送目,江天相接的自然画面因白云的衬托愈显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胸中的情思也随之插上了纵横驰骋的翅膀:黄鹤楼久远的历史和美丽的传说一幕幕在眼前回放,但终归物在人非、鹤去楼空。人们留下什么才能经得起岁月的考验?她不是别的,她是任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也割舍不断的绵绵乡恋、悠悠乡情。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艳阳高照,澄空流碧,恍惚中,汉水北岸的树木化作久久思念的亲爱之人,宛如眼前。和煦的阳光,给人家的温暖。依稀间,鹦鹉洲上的芳草丛中走来一身正气、击鼓骂曹的祢衡,他面对黄祖的屠刀,视死如归,血洒碧草,正是无数浪迹天涯的游子浸满血泪的无私付出,才构筑了无数令人难忘的故乡。美好的憧憬与动情的追忆,使得“晴川、芳草”二句极富人情味。诗作的思想品位也因此跨进更为高远的境地。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后面是夜晚,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水雾江烟,一片迷蒙,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拖音。 诗作的前两句民歌风味浓郁,景到言到,语如联珠;后两句则对仗工整,音律谐美,文采飞扬。特别是作者独具匠心的剪裁,更有令人回味无穷之感。诗人将思念亲人的狭义乡愁与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有机结合,使得本篇的韵味和风骨跨上了同类诗作的最高峰巅。诗人的风采与秉性亦随诗篇的展开跃然纸上:他才华横溢,如晴川东去,奔流不息;他不拘小节,似芳草萋萋,峥嵘不已。没有自恋自迷之颓废,也无自私自利之狭隘,乡愁情怀的抒发也同样波澜壮阔、豪迈昂扬,不愧为是被后人推为唐朝七律诗中的第一佳作。比较复杂的: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①],芳草萋萋鹦鹉洲[②]。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早期诗歌多写闺情,反映妇女生活;后赴边塞,所写边塞诗慷慨豪迈,诗风变为雄浑奔放。但崔颢诗最负盛名的则是《黄鹤楼》。相传这首诗为大诗人李白所倾服。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二十一在《黄鹤楼》诗下注曰:“世传太白云:‘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作《凤凰台》诗以较胜负。”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也记载了李白登黄鹤楼,因见崔颢此诗,即“无作而去,为哲匠敛手云”。当然,这个传说未必实有其事,计有功在注文的后面就表示了“恐不然”的怀疑。但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诗,在写法上与崔作确有相似之处。至于其《鹦鹉洲》诗:“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则不仅前四句格式酷似崔诗,而且全诗格调逼肖。宋元间方回的《瀛奎律髓》卷一指出:“太白此诗乃是效崔颢体,皆于五六加工,尾句寓感叹,是时律诗犹未甚拘偶也。”因而这首诗历来受到极高的称誉。南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评》认为:“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直至清人孙诛编选的颇有影响的《唐诗三日首》,还把崔颢的《黄鹤楼》放在“七言律诗”的首篇。 当然,《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黄鹤楼故址在武昌黄鹤山(即蛇山)的黄鹄矶头,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历代屡毁屡修。昔日楼台,枕山临江,轩昂宏伟,辉煌瑰丽,峥嵘缥缈,几疑“仙宫”。传说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齐谐志》),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太平寰宇记》)。诗人登楼眺远,浮想联翩,诗篇前四句遂从传说着笔,引出内心感受,景寓情中,意中有象。仙人乘鹤,杳然已去,永不复返,仙去楼空,唯留天际白云,千载悠悠。这里既含有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又隐隐露出黄鹤楼莽苍的气象和凌空欲飞、高耸入云的英姿,而仙人跨鹤的优美传说,更给黄鹤楼增添了神奇迷人的色彩,令人神思遐远。 黄鹤楼因其所在的黄鹤山而得名,所谓“仙人乘鹤”之事,当由其名附会而出,本属子虚乌有。诗人却巧妙地利用了这些传说,从虚处生发开去,从而使诗篇产生了令人神往的艺术魅力。接着就写实景,隔江一派大好景色弥望:晴朗的江面,汉阳地区的绿树分明可数,鹦鹉洲上的青草,生长得十分茂盛。汉阳鹦鹉洲,原是今武汉市西南长江中的一个沙洲,相传因东汉末年祢衡在此作《鹦鹉赋》而得名,后来渐被江水冲没,今鹦鹉洲已非宋代以前故地。眼前的胜景明朗开阔,充满着勃勃生气,使人心旷神怡,留连忘返,竟至于直到日落江中,暮霭袭来。崔颢南下漫游。离家日久,面对着沉沉暮色,浩渺烟波,便产生了思乡怀归之情:“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人纵笔顺势一路写去,既表现了作者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又展示出黄鹤楼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变化着的感情和变化着的景色,造成了一种优美动人的艺术意境。正如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卷十三中对此诗所作的评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 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诗中有画,历来被认为是山水写景诗的一种艺术标准,《黄鹤楼》也达到了这个高妙的境界。首联在融入仙人乘鹤的传说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既形势。颔联在感叹“黄鹤一去不复返”的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 三是声调自然、音节浏亮的音乐美。 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其实《黄鹤楼》并不是规范的七律。其一、二两句第五、第六字竟都为“黄鹤”,第三句连用六仄,第四句以三平调煞尾。也不用对仗,几乎都是古体诗的句法,而第五、第六句的“汉阳树”、“鹦鹉洲”,亦似对非对。其所以被认为是“七言律诗”名作的原因,除了前面所分析的它具有意境美、绘画美之外,就是声调自然、音节浏亮。此诗前四句脱口而出,信手而就,一气呵成,顺势直下,以至于无暇顾及七律的格律对仗。“五、六虽断写景,而气亦直下喷溢,收亦然,所以可贵。”(清人方东树评语,见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卷五。)由于全诗一气转折,所以读来自然流转。此外,双声、叠韵和叠音词或词组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双声词组,“此地”,“江上”等叠韵词组,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黄鹤楼的古诗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相关文库:李白(5)鹦鹉洲(1)(月夜星空文库:admin)